昨天打开知乎看到了一个几年前的老问题:“努力了七年却依旧被中产阶级家庭子女完爆,我该如何调整心态?”作者的经历特别像是十几年前一个叫麦子的网友写得那篇很火的文章:《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大意是吐槽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如何艰难地在大城市打拼生活的。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应该是在高中,在《读者》文摘上看到的,说实话当时的我根本没有看懂,或者准确地来说是根本不能感同身受。唯一的共鸣,可能只是来自于年少时惯有的那种类似于“政治正确”般的愤青式的批判,除了同情,别无其他。那个时候就已经在讨论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现实,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一些在某些人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阶层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样的论调再次沉渣泛起,而且反响更强烈。不过今天的我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伙子那么’愤青’了,我会很平和地看待这个问题。我深刻地知道并不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太糟糕了,而是不平等,不公平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面目,每个时代都这样。很遗憾的是,从小到大接受的填鸭式的教育让我们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毕竟在十几年的校园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