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杂绪

为什么我不再从事算法的工作了?

结缘

从我2016年接触人工智能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启蒙学习来自于吴恩达在斯坦福教的那一门CS229机器学习公开课,我当时(2013年)看的并不是现在Coursera上的那一门机器学习课,而是一个画质很模糊的公开课视频。由于画质太渣,有些板书公式的推导看不清楚,似懂非懂。但是,当时就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机器到底是如何学习的?”带着这个疑问,2017年开始我就在Coursera开始正儿八经的学习机器学习了,不得不说Coursera上的那门《机器学习》真的很适合入门,比周志华的西瓜书好太多了,学完之后又去学了《深度学习》系列,整体而言难度并不大,用到的数学80%都是高中数学。

2016年下半年我就有了出国留学的打算,主要想法是工作了两三年觉得重复性的工作太无聊了,没什么激情,想趁着年轻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时选定的三个国家和地区是香港、新加坡和英国。英国想去的学校(比如帝国理工啥的)学费太高,伦敦地区的租房又很贵,超预算;新加坡的NUS需要考GRE,而且offer来的太晚;而NTU则没有什么好的CS硕士项目;那么很自然地就来到了香港。其实,那时候并没有抱着能[……]

继续阅读

聊聊这小半年

谁也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再过几天就真的到27岁了,无论怎么和我妈argue我的年龄这个时刻还是来了。年龄是岁月的标识,有时候无意间照镜子确实能感受到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再也不是二十一二岁的毛头小伙子啦。但也不必过于伤感,每一个年龄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其感叹时间飞速流逝不如想想如何活好当下。之前的26年每一次过年都在家,而今年春节则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和几个同学好友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香港度过了一个很特别、很开心的春节。我们在年三十的晚上一起做饭,小伙伴儿们的手艺太赞了,年夜饭太过丰盛,甚至比我在家吃的还好,有点小感动。席间把酒言欢,欢声笑语不断,于我而言真的会有种不真实的感觉。那一晚我喝多了,很早就睡了,好多事不记得了,略感遗憾。只记得春晚刚开始时主持人提到“港澳同胞”时我们一片欢呼,没想到有一天会以这样的身份观看春晚,真的不一样。春晚,这个年年被吐槽的晚会好像一年年被削弱了,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了,至于内容究竟怎么样,是否有人看,是否值得吐槽真的不太重要了。
Imgur
我一直有个观点,一个人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你自己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但是如果让你穿越到几年前的某个时间节点,再去比较现在[……]

继续阅读

MSc到底值不值得读?

这篇文章本来应该是17年7月份就写的,但那时候还没入学,体验不深,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是不太恰当的。而如今在港科学习了小半年之后觉得是时候把这篇拖欠了很久的文章补上了。说实话,在我自己真正准备申请海外高校之前,我对海外高校的master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后来发现大部分内地的同学跟那时的我一样,对海外的master根本就不懂。所以,今天花点时间来科普一下。

海外的硕士学位
最常见的硕士学位有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简称MA)和理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简称MS、MSc),还有工学硕士(MEng)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等。这些硕士学位主要分为两种:研究型(Research-based)硕士和授课型(Taught/CourseWork-based)硕士,或者两者混合。
什么是授课制的硕士呢?简单来说,就是上课考试,修满规定的学分,CGPA达到最低毕业标准即可毕业,不参与科研,学制一般是一年。那么相对的,研究型硕士不仅要上满一定学分的课,还要参与科研,最后还要写论文参与答辩。在英联邦教育体制下,授课制的硕士有MA, MEng, MS, MSc, MCom[……]

继续阅读

港科の初体验

我想我应该是一个适应能力极强的人,不知不觉到香港已经十几天了,从工作状态切换到学生身份,再从上海到香港,接受这些转变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道的不适。可能是香港和上海真的太像了吧,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喜欢香港,不仅仅是香港的物价比上海贵了30%-50%,还有那温热潮湿令人每天要洗好几次澡的天气。这里我真的要吐槽下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山下的小巴,简直破败不堪,跟老家小县城的小巴差不多。有些公交站牌连站点信息都没有,上下站都要招手,不然不停。而且司机上下山开的极快,过弯都不踩刹车,让我有种时刻都有可能要翻下山的不安全感。哈哈。此外,还有最重要一点是,香港底层群众在服务时会不自觉地透露出一股怨气,反正我在公共场合咨询一些香港人问题或者在一些小餐厅吃饭,从来没看被笑脸相迎过(哎,可能我长得太严肃了?)。所以啊,底层人民的服务态度并不好啊,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当然了,这一切只是我下了两次山之后的体验,有点吹毛求疵了,香港整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你确实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子,这在全世界都非常独特。
HK_STREET
吐槽完香港,再来说说学校吧。就这几天的感受而言,港科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让我欢喜[……]

继续阅读

iPhone7听筒声音太小

来来来,今天来写一篇无聊的文章。哈哈。
前几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杭州某知名独角兽公司的技术面试),发现对方说话声音特别小,没聊几句就挂了。当时还以为是对方信号不好,对此还跟同事吐槽了一番。第二天到公司又接了一个外卖电话,发现根本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发现听筒声音太小了,调到最大也还算很小。心想,完了,手机坏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软件问题,感觉重启之后应该就好了,然而重启并没有卵用。于是上网百度,把能搜到的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比如在设置里开启“消除噪音”或者“助听器”模式,全都不行。此时就开始怀疑是硬件坏了,那就只能去报修了,但是心想着做工这么精细的苹果不至于没用几个月听筒就坏了吧?感觉不太可能啊。又过了好几天依然毫无头绪,无计可施,就差把手机恢复出厂设置了,但这么做的时间成本实在太高,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尝试的。今晚灵机一动,会不会跟耳机的插拔有关?(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这可能来源于程序员查bug的直觉,因为耳机插拔的时候会切换播放模式,系统会自动调整音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样操作了一下:先插入耳机然后打通电话,把音量调到最大。然后再拔掉耳机,再用听筒就发现音量恢复正常了!!!简直[……]

继续阅读